Name: | 許濤 |
Department: | 國立海洋大學 / 生科系大學部課程 [elearning courses] |
Research: | 環境毒物學、免疫學、生物技術、藻類分子生物學、應用免疫學 |
Office: | 綜合二館208室 |

許濤老師 研究室介紹
主要研究領域:水生環境生物學、分子毒理學
相關研究領域:環境毒物學、免疫學、生物技術、藻類分子生物學、應用免疫學
使用生物材料:斑馬魚、小球單胞綠藻、大腸桿菌
研究計畫簡介:
1. 熱休克蛋白70於斑馬魚發育過程中之自發性表現、其組織特異性分佈與轉譯調控:熱休克蛋白70 為細胞內將變性蛋白質摺疊回正常構造之分子監護者(molecular chaperone)。自發性表現之熱休克蛋白70包括等電點分別為5.5與5.7之Hsp70與Hsc70,但Hsc70於受精84 小時候(84 hpf)斑馬魚中之自發性表現量為Hsp70之10倍,然而Hsc70對熱休克之敏感度較Hsp70為差。當Hsc70尚未出現在36 hpf斑馬魚胚胎中時,全覆式原位雜交顯示其mRNA已廣泛分佈在各組織中,反應出此Hsc70之自發性大量表現係於轉譯層次調控。由於Hsp70 mRNA有一較Hsc70 mRNA為長之5’端非轉譯區域,且Hsp70 mRNA於兔子紅血球抽取液中之轉譯效率明顯優於Hsc70 mRNA,因此5’端非轉譯區域在胚胎發育時期之修飾狀態與此區域結合蛋白之含量可能為調控Hsc70 mRNA轉譯能力之關鍵。
2. 化學物質引起之氧化壓力抑制斑馬魚胚胎DNA錯誤配對修補因子基因表現之機制:真核生物中單一錯誤配對與配對不完全之小型寡核苷酸環由MSH2-MSH6蛋白複合體進行辨識,而MSH6為主要之辨識蛋白。本實驗室發現具致癌性之氯化鎘或殺草劑巴拉刈(paraquat)於非致死濃度下處理斑馬魚胚胎4至9小時可抑制MSH2/MSH6基因於 mRNA與蛋白質層及之表現,但不干擾β-actin基因活性。基於巴拉刈為一已知之superoxide radical(O2-)誘發劑與鎘對SOD之抑制效果,推論鎘應先引起具組織傷害性之氧化壓力,再以活性氧分子為主要迅號傳遞者調降斑馬魚胚胎中MSH基因表現,最終導致癌症之產生。
實驗室常用技術:
全覆式原位雜交、即時定量RT-PCR、分子選殖、基因轉殖、蛋白質純化、分子演化分析
未來產業連結:
學術研究、環境生物科技、醫學分子檢驗
2. 小球藻G-T辨識蛋白多型性分析與受基因轉殖之影響 (2006-08 ~ 2007-07)
3. 大學工程生物教育整合型研究計畫--海洋生物微光機電特色學程研究(2/2) (2005-08 ~ 2006-07)
4. 以MSH2-MSH6競爭性吸附法分析小球藻DNA配對錯誤辨識蛋白群 (2005-08 ~ 2006-07)
5. 大學工程生物教育整合型研究計畫--海洋生物微光機電特色學程研究(1/2) (2004-08 ~ 2005-07)
6. 以MSH6競爭性吸附法分析小球藻DNA配對錯誤辨識蛋白 (2004-08 ~ 2005-07)
7. 小球藻6-4光合產物辨識蛋白分離與cDNA選殖 (2003-08 ~ 2004-07)
8. 低量紫外線C 早期引誘發小球藻蛋白特性鑑定 (2002-08 ~ 2003-07)
9. 以親和性吸附及交錯連結法研究單胞藻中DNA修補蛋白群之組成 (2001-08 ~ 2002-07)
10. 小球單胞藻DNA修補蛋白之親和性純化與功能鑑定 (2000-08 ~ 2001-07)
11. 單胞藻對DNA外接鍵結物之切割修補作用 (1999-08 ~ 2000-07)
12. 單胞藻DNA修補蛋白之純化及鑑定 (1998-08 ~ 1999-07)
13. 單胞藻修補紫外光損傷DNA作用之研究 (1996-08 ~ 1997-07)
14. 鎘破壞DNA作用機制之研究 (1991-08 ~ 1992-07)